您现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> 专家论坛 >

中国第一首人参歌诞生在桓仁

  第一首《人参歌》作者是谁?探寻它的诞生地,诞生时间,对研究中国人参史很有意义。
  请看中国最早的《人参歌》:
  三丫五叶,背阳向阴。
  欲来求我,椴树相寻。
  这首歌曰诗亦可,也有用赞字冠名的,今用歌冠名。
  此歌为高句丽人所作无疑,明代状元,文学家杨慎(号升庵)在《药市赋》曰:“人参三桠,来自高句丽之国……”许多史料证明,此为高句丽人所作无疑。但何人所作,何地所作,何时所作史料不详,只是在我国东北各省、市、县地方志中均作记载,有关医书作过载录。
  欲探寻《人参歌》诞生地和诞生时间,还必须确定《人参歌》的具体作者,作者确定了才可探寻其创作时间及地点。
  一、在东北同时代的歌中,通过比较来探寻
  在我国东北,曾诞生过两首著名的歌,这两首歌都是有文字记载的,而且是最早的歌。
  请看我国东北最早的爱情歌,本人曰其《黄鸟歌》:
  翩翩黄鸟,雌雄相依。
  念之我独,谁与其归。
  此作品作者只所以冠以歌,是高句丽第一代都城所在地桓仁都习惯地称其为歌,歌者可吟可歌,尽可舒其内心情感。
  《黄鸟歌》是高句丽第二代王在桓仁所作,地点在桓仁华来镇或南边哈达,距卒本川(高句丽平原都城)距离不远。通过这两首歌的风格比较,从中可以帮助我们探寻《人参歌》作者。
  二、两首歌一种风格
  从这两首歌的比较中,通过分析其创作特点,不难发现,这两首歌的共同特点是:
  1、两首诗歌体裁相同。四言诗歌是汉代文学创作的特点,汉魏时期曹操曾作《观沧海》“东临碣石,以观沧海”,《短歌行》: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。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慨当以慷,幽思难忘。何以解忧,唯有杜康。”这和《黄鸟歌》、《人参歌》同为四言诗歌,可见当时流行四言诗歌,足见《人参歌》创作时间在汉代早期,即高句丽第一代、第二代王期间。
  《黄鸟歌》是公元前19年——公元前3年间的16年中所作,此为历史记载无疑。
  2、两首歌内容相近。
  两首诗歌前两句都是描写景物的,后两句都是写心态的,其中《人参歌》采用拟人手法写,人参的自白,其实,这是写人的心态。
  《黄鸟歌》中曰:翩翩黄鸟,雌雄相依。
  《人参歌》中曰:三丫五叶,背阳向阴。
  《黄鸟歌》曰:念我之独,谁其与归?
  《人参歌》曰:欲来求我,椴树相寻。
  两歌都有问有答,尤其念我之独,欲来寻我两句,如同一句,都有我字。短短八句,都是作者写眼前景物关系的,都是面对着景物展示作者情感的,而且都在“寻”,只是一个寻人,一个寻参,如此内容相近,不是一个人所作怎能如此巧合。
  3、两首歌能流传下来的社会背景。
  《黄鸟歌》被《三国史记》所记载,不是高句丽王是不会被记载的。同样,不是王所做《人参歌》,在当时条件下是很难流传下来的,只是因为《人参歌》不是写王宫的,故《三国史记》不作记载。同样,因为王所作的歌影响大,易于传播,而仅仅是普通的采参者的歌,不会是文学水平如此高的四言诗歌,而应是民间顺口溜式的歌,文学性较差的。
  三、两首歌创作背景分析
  类利在创作《黄鸟歌》时,已是高句丽第二代王,据《三国史记》载:“三年冬十月,王妃松氏薨,王更娶二女以继室。一曰禾姬,鹘川之女也。一曰雉姬,汉人之女也。二女争宠不和,王于凉谷造东、西二宫,各置之。后王田于箕山,七日不返,二女争斗。禾姬骂雉姬曰“汝汉家婢妾,何无礼之甚乎?”雉姬惭恨,亡归。王闻之,策马追之。雉姬怒不还,王尝息树下,见黄鸟飞集,乃感而歌曰:
  翩翩黄鸟,雌雄相依,念我之独,谁其与归。
  这首歌创作背景是类利追他的爱妃,爱妃不归,这时见大树有两只黄鹂鸟戏耍,他有感而作。
  再看《人参歌》:
  三丫五叶,背阳向阴,欲来求我,椴树相寻。
  高句丽国是扶余人朱蒙所创立,它从夫余国逃出,路经奄利大水(今浑江),途过今通化县来到今桓仁五女山下。传说他一路逃亡,精疲力竭,路经今通化县地境时,曾有当地土人给他吃过形似人形的大草根,得以恢复体力,后在卒本川国当了驸马,国王死,朱蒙继为国王。他儿子类利,后也从这条路寻父而来,类利在公元前19年继父位当了国王,史书记载,他在桓仁一带采集打猎,绝不是迁都到了集安后才有采集习惯的。
  高句丽在桓仁五女山40年,今通化一带属之,高句丽使用汉字《好太王碑》可以作证。至于说《人参歌》是类利在来五女山路上所作,还在桓仁所作,就要重要了,通化桓仁皆可是《人参歌》最早的诞生地,如果不是高句丽第二代王类利所作,也是同时期汉文化较高的上层人物所作,诞生的时间应为公元前19年,至今公元前3年这16年间,距今有二千多年了。可以说,辽东参在文字记载中出现应为二千多年前,而不是一千五百年,这还不算当地民间使用人参的历史。
  桓仁通化一带不但是中国东北最早爱情诗的诞生地,而且是中国最早人参歌诞生地,可以说,桓仁、通化在我国东北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  -相关链接
  桓仁山参
  历史记载
  晋吴普作《吴氏本草》中提及:“人参生上党辽东”,桓仁位于辽东山区,此为最早的文字记载。
  南朝名医陶弘景著《名医别录》中收录高句丽人作《人参歌》:“三桠五叶,背阳向阴。欲来求我,椴树相寻。”桓仁是高句丽发祥地,这首《人参歌》可能出自桓仁。
  《辽东志》所列中药材品种127种,其中最著名的药材即人参。马文升《抚安东夷记》记载:“老营者,朝廷岁取人参、松子地也,名为东建州。初止一卫,后增置左右二卫。而夷人不过数千。然亦岁遣使各百人入贡,以为常。”文中所说建州卫和左右二卫都曾聚居今桓仁地区,可见直到明末这里仍然是盛产人参之地。
  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版《怀仁县乡土志》记载:“刀尖岭……以斯岭为捷径,西北起杉松背,再行三十里起大松顶子,一路杉松密林萧森,绿荫深处多出人参。”
  文化积淀
  《全唐诗》第六百一十四卷载有唐代皮日休的《友人以人参见惠因以诗谢之》,其中吟道:“神草延年出道家,是谁披露记三桠。”记述了山参的特性,“名士寄来消酒渴,野人煎处撇泉华。”说明唐代已经将人参广泛应用于药疗和食疗。
 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其小圃五咏中有一首人参诗,其中写道:“青桠缀紫萼,圆实堕红米。”形象描绘了人参的特点,“开心定魂魄,忧恚何足洗。”表述了人参的功效。
  大清乾隆皇帝专门作《人参》诗加以赞颂:“奥壤灵区产神草,三桠五叶迈常伦。”又说上党的人参已经成为凡品,唯有辽东人参最珍贵:“即今上党成凡卉,自昔天公保异珍。”